新闻动态
一种光度计发明大幅度的提升了微量物质的检测能力
点击次数:1706 更新时间:2015-06-16
一种新的便携式、低成本光度计发明,让微量物质检测极限提升了3125倍,并让成本降至不到十分之一。
近日,大连理工大学黄辉团队发明了一种“基于金属波导毛细管的便携式、低成本光度计"。其可用于超高灵敏度的光度检测,并且对微量物质的检测能力提升了3000多倍。
在生命科学、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,液体痕量分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,而光度计(或称分光光度计)是目前检测液体中微量物质的zui常用仪器之一。不过,光度计的微量物质检测能力,即能测到的zui低浓度值(检测极限)还有待改善。
黄辉团队研发的光度计采用7厘米长金属波导毛细管,细管直径约2毫米,由不锈钢材质经特殊工艺加工得来;利用金属波导毛细管中存在的非线性光学效应,可大幅增加光程,并有效克服毛细管中常见的气泡和光学损耗问题。
以红墨水作为标准测试物,逐次5倍稀释,现有主流分光光度计产品只能检测出第9次稀释的颜色,而金属毛细管光度计可检测出第14次稀释的颜色,检测极限改善了3125倍。以血糖为例,均采用普通的过氧化酶作为显色剂进行显色后,现有主流产品可检测出的zui低浓度为640纳摩尔每升,而金属毛细管光度计可检测出的zui低浓度为5.12纳摩尔每升。如果改进显色剂的稳定性或加长金属波导毛细管,有望检测出更低浓度的溶液。
该成果大幅提高了光度计的微量物质检测能力,同时仪器成本降至不到十分之一,体积减至五分之一。
联系我们